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The New Society 1950; Post Capitalist Society






後資本主義社會
Post Capitalist Society

作者: 彼得‧杜拉克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Peter F. Drucker
譯者:傅振焜
出版社:時報出版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1994


  管理學大師對「後資本主義」的徹底剖析,層面遍及政治、經濟、社會及個人。這是杜拉克近年來最重要的著作,說明未來社會的整體變貌,杜拉克仍一貫強調他不「預測」未來,他所討論的都是已經浮現跡象的問題,所以這本書仍是「行動指導」的書。



  • 1950: The New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新社會(珍藏版)

新社會(珍藏版)



★啟蒙中國現代管理第一人

當今中國一切活躍著的組織最迫在眉睫的問題

正是德魯克向我們描述的如何管理的問題

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只有中國人才能發展中國。

——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龐大的思想和等身的著作,統一一于他的基本價值立場,統一于對和諧社會的基本價值主張。要領略德魯克不斷涌動的精神力量,必須從他的思想源頭開始。工業社會三部曲︰《工業人的未來》、《公司的概念》和《新社會》,使人們能夠理解工業社會的本質,理解工業社會的內在結構和運行機理,理解工業社會的基本單元——企業及其管理的全貌。融會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高度智慧不僅提出問題,還給出答案的關鍵要點所揭示的很多重要趨勢和思想都在歷史長河的一瞬間變成現實,在日本產生過極其重大的影響工業社會秩序問題的四個剖析︰經濟沖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職能問題。工業秩序的四個基本原理︰消滅貧困、聯邦制管理組織、工廠社區的自治性、作為公民的工會。

失業問題最嚴重的後果不是經濟性的,而是社會性和心理性的。

真正能夠解決就業與收入保障問題的是微觀的經濟主體——企業,而不是國家。
 

目錄

出版說明
推薦序一(邵明路)
推薦序二(包政)
譯者序
1993年版序
1962年版序
引言︰工業時代的革命
第一部分 工業企業
 第1章 新社會秩序
 第2章 現代社會中的企業
 第3章 對企業的剖析
 第4章 “避免虧損”法則
 第5章 更高產出法則
 第6章 盈利性和業績
第二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一︰經濟沖突
 第7章 真正的問題在于工資的沖突
 第8章 工人對產量提高的抵制
 第9章 工人對盈利的敵視
第三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二︰管理層與工會
 第10章 管理層是否能夠成為合法的治理機構
 第11章 工會組織能否長久存在
 第12章 工會需求與共同福利
 第13章 工會領導者的困境
 第14章 企業員工分化的忠心
第四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三︰工廠社區
 第15章 個人對于地位和職責的要求
 第16章 需要“管理者態度”
 第17章 工作中的人
 第18章 真的缺乏機會嗎
 第19章 溝通缺口
 第20章 “投幣機論”與“蕭條休克癥”
第五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四︰管理職能問題
 第21章 管理工作的三重性
 第22章 管理者為什麼不履行自己的職責
 第23章 未來的管理者從哪里來
 第24章 規模大是良好管理的障礙嗎
第六部分 工業秩序原理之一︰消滅貧困第25章勞動力作為資本性資源
 第26章 可預見收入與就業
 第27章 利潤中的工人利益
 第28章 失業的威脅第七部分工業秩序原理之二︰聯邦制管理組織
 第29章 “組織學就是研究人的學問”
 第30章 分權制與聯邦制
 第31章 競爭性市場對管理來說是必要的嗎
第八部分 工業秩序原理之三︰工廠社區的自治性
 第32章 社區的治理與企業的管理
 第33章 管理層必須真正管理
 第34章 工人及其社區自治機構
 第35章 工廠社區自治機構與工會
第九部分 工業秩序原理之四︰作為公民的工會
 第36章 理性工資政策
 第37章 工會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民眾
 第38章 罷工何時會變得不堪忍受
結論︰一個自由的工業社會
1962年版後記
 

我總是感覺自己沒有資格為德魯克先生的著作寫序,但是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難卻,此外,作為德魯克先生生前少數耳提面命過的中國人之一,我也有責任和大家分享我從他那里得到的啟迪。

改革開放初期,德魯克夫婦來過中國。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人從戰爭創傷的心理陰影中復原的艱難過程,他遇到的中國人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這一點令他驚訝不已。十年前我剛認識德魯克先生時,他告訴我,世界在蘇聯解體後,只有美國一國獨強的局面是不健康的,應該至少還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國互相制約,在俄羅斯、印度、巴西和中國這幾個正在上升的大國中,只有中國有這種可能。他還說,中國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關重要。這也是他後來全力支持我創辦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的原因。

德魯克管理學院開辦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學院的教授建議我們走精英教育的路線,收昂貴的學費,德魯克先生反對這麼做。他對我說︰“中國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領導它們的精英人才,但中國像任何國家一樣,90%的組織將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們必須發揮作用,單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個健康社會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國最大的弱點是作為一個大國,沒有足夠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你們有一大批能干的人,這些人在實際磨練中學會了怎樣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生存並取得了成效。他們可能只受過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別聰明和優秀,但卻知道如何精巧地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可能有幾百萬,他們可以領導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組織,他們將建設一個發達的中國。”

這段誘透露出德魯克先生對肩負中國未來的管理者,特別是對中小型和地方性組織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為其中的一員,每當我回憶起來都深感責任重大。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劇變時代,而且這些變化影響所及,已經沒有國家、種族、文化和行業的界限。這時德魯克學說中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尤其顯得重要。德魯克先生主張以創新這類演進的方式解決發展問題(劇變時期提供了更多珥玟新機會),他力圖避免戰爭、革命和“運動”及其背後的強權與暴力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並同時承擔起責任。這些普世價值觀並不是他的發明,它們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種代表人類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過自己的著述和咨詢工作,示範一種他稱之為“後現代主義”的觀察與思考方式,這就是從理解全局或整體出發,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達到把握和解決令別問題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沒有令我們這些普通人望而卻步的理論說教,雨是把這些“大道理”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演繹,樸實無華地表達出來。

我想上述貫穿在德魯克學說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們總是稱他的著作為“經典”的原因。經典經得趄時間的考驗,值得人們一讀再讀,常讀常新。它不會代替你做出決策,制訂方案,但是它會幫你理清思路,從任何新事變中發掘本質,拔到它們的歷史淵源。

迄今為止,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可能是在國內翻譯出版德魯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認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這給它們帶來的經濟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這給成千上萬渴望學習和成長的管理者以及知識工作者所帶來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華章的工作人員所獲得的成就感。讓我們衷心感謝他們,並向他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
德魯克百年誕辰全球紀念活動共同主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