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Bennington College, Bennington, Vermont 。NYU等


Drucker 1933年去英國; 1934年與 Doris Schmitz,結婚--- Frankfurt大學的舊識
1937年去美國。

  • 1939: The End of Economic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Bennington College* 的政治與哲學教授 (professor of politics and philosophy),1942 to 1949。Drucker 在【新現實】中說,此校教藝術、音樂等等通識課程,40~50年之後納入大部份的大學之課程中。
【旁觀者】422頁說,邀請鬼才Buckminster Fuller到校演講,講者一發不可收時,講到半夜。

威廉·赫德.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年11月20日-1965年2月13日),是美國的教育學者,約翰·杜威的弟子、同事,且是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繼任者。
生平[編輯]克伯屈1871年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他的父親是浸信會的牧師。由於父親的影響,他先在浸信會的高等專門學校學習,之後進入梅西大學(Mecer University)就讀,畢業後的一年半,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大學學習,成為了高級中學的數學的教師。此後,在梅西大學執教鞭。
他第一次遇見約翰·杜威,是在1898年芝加哥大學的教師暑期研討會。1907年他又入學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學院,在那裡再次見到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在杜威的指導下他立志專攻教育哲學。自此直到1952年的杜威去世,兩者緊密的共同研究。1932年,他們的教育理論促成了本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 in Vermont, U.S.A.)的設立,在12幢最初的建築中,有兩幢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



  • 1942: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1943年取得美國籍
1950-1971 紐約大學管理學教授Professor of Management。 

  • 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 1957: 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 1959: Landmarks of Tomorrow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 1964: Managing for Results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67: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69: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70: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Row)
  • 1971: The New Markets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Bennington College ,Bennington, Vermont








Bennington College
College logo
Established 1932
Type Private
Endowment US $ 18.5 million[1]
President Mariko Silver
Provost Isabel Roche

Academic staff 117
Students 755
Undergraduates 660







Bennington, Vermont
Town

Bennington Battle Monument
Motto: It's Where Vermont Begins!

Located in Bennington County, Vermont



Bennington, VermontLo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HC評說:"杜拉克:百歲老天使教你的智慧" (詹偉雄)


有沒有金腦袋猜得到這句中國諺語
A Chinese proverb states the obvious when it says, “Wisdom
does not depend on age; a man of a hundred may be full of empty
talk.”

Ken Su: 《出曜經》卷13〈12 沙門品〉:「所謂長老,不以耆年,
    形熟髮白,蠢愚而已。」(CBETA, T04, no. 212, p. 680, a10-11)。

  這本佛經說:「不是年紀大,就能稱賢,
  只是體態衰老、頭髮禿白的愚蠢的人而已。」

我猜Miao真正懷疑的,是有人會向《出曜經》這麼冷門的典籍取經。

用"智慧 百歲"

《王鼎鈞專欄》百歲人瑞的智慧- 世界新聞網

www.worldjournal.com/.../article-《王鼎鈞專欄》...

Translate this page
Oct 4, 2015 - 錢鍾書教授1998年去世,13個年頭以後,錢夫人楊絳女士百歲稱瑞,文匯報訪問她,尊為先生。我想起來,當年一位女權運動家憤憤不平的說,男人 ...


(評說在2015.11.18 "漢清講堂" YouTube)

杜拉克:百歲老天使教你的智慧|財經時事|即時|天下雜誌



杜拉克:百歲老天使教你的智慧


精華簡文

瀏覽數

28037

作者:詹偉雄 2011-04-28 Web Only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6916


彼得.杜拉克一百歲了,這位已在天國的傳奇管理學家很難預想到:半世紀前他為美國大企業所作的診斷,如今卻意外也恰好地──成為解析台灣經濟轉折的一組透鏡。





杜拉克之所以會成為「傳奇」,不是沒有原因:他是第一個把「管理」概念帶上商學院知識系譜的人;他是第一個預言「日本崛起」的西方知識人;他是第一個提出並發展「社會責任」的管理學者;他也是第一個創立「EMBA」學程的發明者……。

而最大的傳奇則是他活得夠久,九十六年的光陰裡,他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巨型企業的誕生、科技的爆炸、由印刷媒體到電視到Internet的「媒介革命」,以及由「工業人」到「知識工作者」的典範轉移。

誕生於世紀末維也納,他博學強記的另一面,得歸功於一生中的閱人無數,包括父母叮囑他好好記住「與他握手這一天」的歐洲「最重要的人」佛洛伊德、在英國劍橋反向啟蒙他關心「人的行為」而非「商品的行為」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專業經理人」美國通用汽車總裁史隆、提出「媒介即訊息」的傳播社會學天才麥克魯漢,而其中一位不起眼、但卻至關重要的一位學者則是匈牙利籍的經濟社會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自從一九二七年起參加博蘭尼主編的一本雜誌編輯會議起,杜拉克一生的工作歷程便如同博蘭尼志業的翻版:關心「工作者」抉擇經濟行動時的意義和價值問題,並且發筆為文,透過報章雜誌宣揚他的理想社會構想。





這也是他的另一個傳奇:身為管理學者,但他對二十世紀以「量化」數字、競爭與征服為知識軸心的主流商學論述不以為然,相對地,他更關心經理人和勞工在工作過程中所獲得之「意義感」、「成就感」、「存在感」與「社會網絡」之支持所衍生之「責任感」,「酬勞或升遷這些『保健因子』,對員工而言不一定特別要緊,甚至只能激勵少數,成就、貢獻和責任──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動機和誘因」,《企業的概念》一書,更詳細報告了杜拉克深入通用汽車經營現場兩年,所捕捉到的高階經理人管理思維和精神風貌,一出版便成為美國社會暢銷書。

他認為「企業」是人類組織中最有力量的,因而其自身的健康與新陳代謝非常重要(這也是他另一本名作《創新與創業家精神》的內容核心);企業的組織是由「人」所構成,如果企業經營出了問題,那通常不是人們的惡意,而是由於觀念、思維的落伍和溝通的不效率。在他的晚年,「知識工作者」成為他著述的核心,這雖然是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創見,但唯有透過杜拉克的詮釋和演繹,「知識經濟」方才走出抽象世界,成為一個可感、可知、有畫面的生活場景。

上世紀八○年代,台灣工商社會開始認識杜拉克,多半是看重他關於「績效」的論著,當企業開始進行國際化,如邁可.波特的策略學者於商管智識市場崛起,辛辣生猛的企業教案也逐步取代學者式的叮嚀,成為企管學院教學的新主流。

隨著台灣(於美國之後)進入後工業社會,杜拉克也重新回到了台灣上空:我們同樣開始遭遇政府失能,企業家也開始被認為是「社會裡唯一有能力的人」,然而,這些企業家是否能具有「超越首富虛榮」的眼界和責任感,則是令人嚴重期許的;在台灣企業的組織裡,新進員工逐漸比他的主管擁有更多樣化的才能,如何讓「創意」繁榮開來而非被壓抑,也變成所有管理者的新責任,然而,這時代的管理者究竟是「恐懼」或者是「迎向」這威脅於他們存在的新風險,更是一種「杜拉克式的挑戰」。

唯一可確定的是:當年杜拉克為美國企業探索的那些本質問題,將成為台灣企業接下來魂縈夢繞的價值選擇課題,這位一百歲的老天使,他對我們的影響,才剛剛要開始。(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月刊總主筆,本文轉載自2009-11-20中國時報)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6916#sthash.em6FShWI.dpuf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管理學系列(杜拉克)








1946: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企業的槪念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徐聯恩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 2000[民89]

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作 ;企業經營演習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張漢裕 譯,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1965
管理的實踐 / 周文祥, 詹文明, 江政達譯1999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 / Peter Drucker著 ; 齊若蘭譯,台北市 : 遠流, 2003[民92]

1964: Managing for Result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作 者:彼得‧杜拉克著 /

有效的經營者,游來乾、何清欽、鄭慶昭、陳宗欽 譯,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1965:2003年7月 第二十版

. 杜拉克. (Drucker,. Peter F.)原著;. 許是祥譯. 有效的管理者.臺北市 : 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民80[1991]/1988《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典藏版)》(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

有效的經營者 / 彼德.杜拉克(Peter E. Drucker)著 ; 游來乾等譯
香港 : 今日世界, 民58[1969]



1982: The Changing World of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變動世界的經營者----新企業潮流的挑戰,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1986


1971: Drucker on Management (London: Management Publications Limited)
1973: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New York: Harper & Row)

營管理 : 工作、責任與實踐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原著 ; 吳堯峰等合譯
臺北市 : 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民64[1975]

胡汝森 (1919-1980)先生參加 聯經版的 Peter Drucker《管理學:使命、責任、實務》的翻譯,與作者通信請教,最後寫篇《管理的實踐成效》,刊登於《經濟日報》(1975-11.18起12天),收持入姚為民的《杜魯克管理學新詮》台北:聯經,1976,頁275-305。
管理的使命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李芳齡譯
台北市 : 天下雜誌出版 ; [臺北縣三重市] : 大和圖書總經銷, 2002[民91]
管理的責任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李田樹譯
管理的實務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李芳齡, 余美貞譯
臺北市 : 天下雜誌出版 : 大和圖書總經銷, 2002[民91]

台北市 : 天下雜誌出版 : 大和圖書總經銷, 2002[民91]






1977: 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s College Press)

1980: 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創新與創業精神 / 創新與創業精神 : 杜拉克談創新契機與創業者願景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蕭富峰,李田樹譯
台北市 : 長河, 民74[1985]臺北市 : 臉譜出版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2005[民94]

再創企業生機 : 彼得.杜拉克談創新與創業 /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著 ; 王美音, 楊子江譯
臺北市 : 卓越出版 : 臺灣英文雜誌總經銷, 1987[民76]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最卓越的企業實踐與原理教材By 杜魯克(Drucker, Peter)
Publisher: 志文出版社,1986

1986: The Frontiers of Management: Where Tomorrow's Decisions are Being Shaped Today (New York: Truman Talley Books/E.D. Dutton)


1990: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2: Managing for the Futur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5: 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New York: Truman Talley Books/Dutton)
巨變時代的管理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作 ; 周文祥,慕心譯
臺北縣新店市 : 中天出版 : 鴻泰總經銷, 民87[1998]


視野 : 杜拉克談經理人的未來挑戰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潘東傑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出版 ; [臺北縣新莊市] : 大和總經銷, 2006[民95] (新譯)


典範移轉 : 杜拉克看未來管理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劉毓玲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出版 ; [臺北縣新莊市] : 大和總經銷, 2005[民94]


21世紀的管理挑戰 / 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劉毓玲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 2000[民89]






成效管理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陳琇玲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 2001[民90]

知識管理 / 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張玉文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 2000[民89]



1998: 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責任與擔當 : 杜拉克談專業經理人 / 彼得.杜拉克(Peter E. Drucker)著 ; 李田樹譯
臺北市 : 天下遠見出版 ; [臺北縣新莊市] : 大和總經銷, 2005[民94]



1999: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21st Century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1999: Managing Oneself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8 from article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 The Essential Drucker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2002: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New York: Truman Talley Books/St. Martin’s Press)



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 : 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余佩珊譯
臺北市 : 遠流, 2004[民93]

社會觀察序列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社會觀察序列 是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一生的最愛。




1939: The End of Economic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經濟人的末日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洪世民,趙志恆譯
臺北市 : 寶鼎出版 : 日月文化發行, 2005[民94]

1942: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工業人的未來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陳琇玲譯
臺北市 : 寶鼎出版 : 日月文化發行, 民93[2004]

1950: The New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全新的社會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顧淑馨譯
臺北市 : 寶鼎出版 : 日月文化發行, 2005[民94]

1957: 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9: Landmarks of Tomorrow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69: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斷絕的時代 作 者:彼得‧杜拉克 著 / 莊宏信 陳瑞珍 林錦勝 譯
出版社: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1978年3月 第五版81971

德魯克《不連續的時代》張心漪譯,葉公超和張茲闓校訂,國立編譯館和遠東圖書合作,1971



不連續的時代 : 管理、教育、政治、趨勢的劃時代真實預言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陳琇玲等譯,臺北市 : 日月文化出版, 2009[民9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整個人類的文明歷史,就是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過程產物。現今我們所面臨的正是舊時創造的事項已趨於窮盡,新的轉機有待開展的時代。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以其慧眼獨具的筆觸,勾畫出現今斷絕不續的世界輪廓。他從已經展現在地平線上的四個方面著手,指出新的流趨所向;新技術的開發,造成主要的新產業;由「國際經濟體系」轉變為「世界經濟體系」,取代缺乏政策、理論與機構的現行經濟體系;社會政治上新的多元機構,其實體存在構成政治、哲學和精神上的激烈挑戰;以遍及大眾教育為基礎的知識新宇宙,以及其於工作、生活、休閒活動與領導上的意涵。



1970: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1: The New Markets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71: Men, Ideas and Politic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6: The Unseen Revolution: How Pension Fund Socialism Came to America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 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1986
收有1979: A View of Japan Through Japanese Art, 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Sanso Collection (Seattle: Seattle Art Museum)

1989: 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3: The Ecological Vision (New Brunswick, NJ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後資本主義社會 / 彼得.杜拉克著 ; 傅振焜譯
臺北市 : 時報文化, 1994[民83]


2002: A Functioning Society (New Brunswick, NJ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運作健全的社會 /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 許晉福等譯
台北市 : 寶鼎出版 : 日月文化發行, 2005[民94]



下一個社會 /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作 ; 劉眞如譯
台北市 : 商周出版 : 城邦文化發行, 2002[民91]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The Essential Drucker: The Best of Sixty Years of Peter Drucker's Essential Writings on Management

The Essential Drucker: The Best of Sixty Years of Peter Drucker's Essential Writings on Management (Collins Business Essentials)Paperback – July 22, 2001/2008


About the Author

Peter F. Drucker was born in 1909 in Vienna and was educated there and in England. He received his doctorate in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law while working as a newspaper reporter in Frankfurt, Germany, and then worked as an economist for an international bank in London. In 1937 he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Drucker's management books and analyses of economics and society are widely read and respec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twenty languages. He has also written a lively autobiography, two novels, and several volumes of essays. He has been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various magazines and journals over the years and is an editorial columnist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rucker has had a distinguished career as a teacher, first as professor of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at Bennington College, then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s a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t the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 of New York University. Since 1971 he has been Clark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 at 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 in California.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Drucker has been adviser and consultant on basic policies and long-range trends to businesses,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He has received over a dozen honorary doctorates from universities in five countries. 


leaders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The Origin and Purpose of The Essential Drucker
I: Management
1: Management as Social Function and Liberal Art ..... 3
管理學之所以為一門liberal art (日文稱為"(大学の)教養課程[科目]",它源於中世紀自由学芸:文法・論理学・修辞学・算数・幾何・天文・音楽から成る.)
管理學之所以是liberal:處理的是概念與理論知識。【處理的是知識的基礎;自我知識、智慧和領導力】
管理學之所以是art :重視成果和達成之所需的人類關係技能。【關心的是實務和應用】


管理者善用所有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 (心理學、哲學、經濟學和歷史、倫理學),以及各種物理-實質的科學的知識和慧見。不過管理者的焦點放在此知識的效益和成果上--治療上、病人上、教的學生上、造橋上、設計及銷售一套"使用者友善"的軟體上。

2: The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14
3: The Purpose and Objectives of a Business..... 18
4: What the Nonprofits Are Teaching Business ..... 39
5: Social Impacts and Social Problems..... 51
6: Management's New Paradigms..... 69
7: The Information Executives Need Today..... 95
8: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nd Self-Control ..... 112
9: Picking People - The Basic Rules ..... 127
10: The 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 136
11: The New Venture ..... 144
12: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 161
II: The Individual
13: Effectiveness Must Be Learned ..... 191
14: Focus on Contribution ..... 207
15: Know Your Strengths and Values ..... 217
16: Know Your Time ..... 225
17: Effective Decisions ..... 241
18: Functioning Communications ..... 261
19: Leadership as Work ..... 268
20: Principles of Innovation ..... 272
21: The Second Half of Your Life ..... 280
22: The Educated Person ..... 287
III: Society
23: A Century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 Emergence of Knowledge Society ..... 299
24: The Coming of Entrepreneurial Society ..... 321
25: Citizenship through the Social Sector ..... 329
26: From Analysis to Perception - The New Worldview ..... 337
Afterword: The Challenge Ahead ..... 347
Index ..... 351

1及26章選自: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1989)
2、3、5、18章: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1973)
4、19 章:Managing for the Future  (1992)/HBR 
6、15、21章: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21st Century (1999)
7、23章: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1995) HBR1994;Atlantic Monthly 1996
8章: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1954) 
9章:The Frontiers of Management: Where Tomorrow's Decisions are Being Shaped Today (1986)
10、11、12、20、24 章: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985)
13、14、16、17 章:The Effective Executive (1966)
22及25章:Post-Capitalist Society (1993)






leadership
Description and Reviews 
From The Publisher:

In one volume a selection of the essential writings from Peter F. Drucker's sixty years of work on management.

The first selection of Drucker's management work fromto, this book offers, in Drucker's words, "a coherent and fairly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nd] gives an overview of my works on management and thus answers a question I have been asked again and again: which of my writings are essential?"

The Essential Drucker contains twenty-six selections on management in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individual, and management and society. It cover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ncerns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giving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professionals the tools to perform the tasks that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omorrow will demand of them. 





leadership
Description and Reviews 
From The Publisher:

In one volume a selection of the essential writings from Peter F. Drucker's sixty years of work on management.

The first selection of Drucker's management work from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1954) to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9), this book offers, in Drucker's words, "a coherent and fairly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nd] gives an overview of my works on management and thus answers a question I have been asked again and again: which of my writings are essential?"

The Essential Drucker contains twenty-six selections on management in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individual, and management and society. It cover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ncerns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giving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professionals the tools to perform the tasks that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omorrow will demand of them. 



Fa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 social commentator, and preeminent business philosopher, Peter F. Drucker analyzed economics and society for more than sixty years. Now for readers everywhere who are concerned with the ways tha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here is The Essential Drucker—an invaluable compilation of essential materials from the works of a management legend.
Containing twenty-six core selections, The Essential Drucker cover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ncerns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giving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professionals the tools to perform the tasks that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omorrow will demand of them.







More Drucker! While the prolific nonagenarian and acclaimed management philosopher continues to write--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9) is his most recent book--he and others have also been busy compiling and summarizing his most noteworthy work. 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1998) is a collection of 13 significant articles that have appeared in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ohn Flaherty, in Peter Drucker: Shaping the Managerial Mind (1999), and Jack Beatty,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Peter Drucker (1998), both penned biographical portraits and bibliographic essays that are homages to Drucker and his thoughts. Now Drucker himself has picked 26 selections that consist of chapters excerpted from 10 of the 29 books he has written over the past 60 years. His goal is to offer a "coherent and fairly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nd to help thos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his ideas determine "which of his writings are [most] essential." 
—David Rouse Copyright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Drucker identifies and explains the practices, decisions, and priorities for achiev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The books cover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anaging for Results was the first book to explain business strategy. Drucker shows how the existing business has to focus on opportunities rather than problems to be effective, for it is the opportunities that will bring growth and performa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America's new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It is a superbly practical book that explains what established businesses,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new ventures have to know, have to learn, and have to do to prepare and create the successful business of tomorrow. In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Drucker discusses the five practices and habits that must be learned for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Ranging widely through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he demonstrates the distinctive skill of the executive and offers fresh insights into old and seemingly obvious situations. Together these three books have sold over a million copies; they have been publish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continue to sell actively. These are essential works for the executive and manager by "the dean of this country'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philosophers."
Wall Street Journal

Amazon.com Review

From Booklist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The New Society 1950; Post Capitalist Society






後資本主義社會
Post Capitalist Society

作者: 彼得‧杜拉克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Peter F. Drucker
譯者:傅振焜
出版社:時報出版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1994


  管理學大師對「後資本主義」的徹底剖析,層面遍及政治、經濟、社會及個人。這是杜拉克近年來最重要的著作,說明未來社會的整體變貌,杜拉克仍一貫強調他不「預測」未來,他所討論的都是已經浮現跡象的問題,所以這本書仍是「行動指導」的書。



  • 1950: The New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新社會(珍藏版)

新社會(珍藏版)



★啟蒙中國現代管理第一人

當今中國一切活躍著的組織最迫在眉睫的問題

正是德魯克向我們描述的如何管理的問題

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只有中國人才能發展中國。

——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龐大的思想和等身的著作,統一一于他的基本價值立場,統一于對和諧社會的基本價值主張。要領略德魯克不斷涌動的精神力量,必須從他的思想源頭開始。工業社會三部曲︰《工業人的未來》、《公司的概念》和《新社會》,使人們能夠理解工業社會的本質,理解工業社會的內在結構和運行機理,理解工業社會的基本單元——企業及其管理的全貌。融會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高度智慧不僅提出問題,還給出答案的關鍵要點所揭示的很多重要趨勢和思想都在歷史長河的一瞬間變成現實,在日本產生過極其重大的影響工業社會秩序問題的四個剖析︰經濟沖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職能問題。工業秩序的四個基本原理︰消滅貧困、聯邦制管理組織、工廠社區的自治性、作為公民的工會。

失業問題最嚴重的後果不是經濟性的,而是社會性和心理性的。

真正能夠解決就業與收入保障問題的是微觀的經濟主體——企業,而不是國家。
 

目錄

出版說明
推薦序一(邵明路)
推薦序二(包政)
譯者序
1993年版序
1962年版序
引言︰工業時代的革命
第一部分 工業企業
 第1章 新社會秩序
 第2章 現代社會中的企業
 第3章 對企業的剖析
 第4章 “避免虧損”法則
 第5章 更高產出法則
 第6章 盈利性和業績
第二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一︰經濟沖突
 第7章 真正的問題在于工資的沖突
 第8章 工人對產量提高的抵制
 第9章 工人對盈利的敵視
第三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二︰管理層與工會
 第10章 管理層是否能夠成為合法的治理機構
 第11章 工會組織能否長久存在
 第12章 工會需求與共同福利
 第13章 工會領導者的困境
 第14章 企業員工分化的忠心
第四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三︰工廠社區
 第15章 個人對于地位和職責的要求
 第16章 需要“管理者態度”
 第17章 工作中的人
 第18章 真的缺乏機會嗎
 第19章 溝通缺口
 第20章 “投幣機論”與“蕭條休克癥”
第五部分 工業秩序問題剖析之四︰管理職能問題
 第21章 管理工作的三重性
 第22章 管理者為什麼不履行自己的職責
 第23章 未來的管理者從哪里來
 第24章 規模大是良好管理的障礙嗎
第六部分 工業秩序原理之一︰消滅貧困第25章勞動力作為資本性資源
 第26章 可預見收入與就業
 第27章 利潤中的工人利益
 第28章 失業的威脅第七部分工業秩序原理之二︰聯邦制管理組織
 第29章 “組織學就是研究人的學問”
 第30章 分權制與聯邦制
 第31章 競爭性市場對管理來說是必要的嗎
第八部分 工業秩序原理之三︰工廠社區的自治性
 第32章 社區的治理與企業的管理
 第33章 管理層必須真正管理
 第34章 工人及其社區自治機構
 第35章 工廠社區自治機構與工會
第九部分 工業秩序原理之四︰作為公民的工會
 第36章 理性工資政策
 第37章 工會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民眾
 第38章 罷工何時會變得不堪忍受
結論︰一個自由的工業社會
1962年版後記
 

我總是感覺自己沒有資格為德魯克先生的著作寫序,但是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難卻,此外,作為德魯克先生生前少數耳提面命過的中國人之一,我也有責任和大家分享我從他那里得到的啟迪。

改革開放初期,德魯克夫婦來過中國。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人從戰爭創傷的心理陰影中復原的艱難過程,他遇到的中國人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這一點令他驚訝不已。十年前我剛認識德魯克先生時,他告訴我,世界在蘇聯解體後,只有美國一國獨強的局面是不健康的,應該至少還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國互相制約,在俄羅斯、印度、巴西和中國這幾個正在上升的大國中,只有中國有這種可能。他還說,中國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關重要。這也是他後來全力支持我創辦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的原因。

德魯克管理學院開辦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學院的教授建議我們走精英教育的路線,收昂貴的學費,德魯克先生反對這麼做。他對我說︰“中國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領導它們的精英人才,但中國像任何國家一樣,90%的組織將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們必須發揮作用,單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個健康社會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國最大的弱點是作為一個大國,沒有足夠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你們有一大批能干的人,這些人在實際磨練中學會了怎樣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生存並取得了成效。他們可能只受過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別聰明和優秀,但卻知道如何精巧地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可能有幾百萬,他們可以領導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組織,他們將建設一個發達的中國。”

這段誘透露出德魯克先生對肩負中國未來的管理者,特別是對中小型和地方性組織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為其中的一員,每當我回憶起來都深感責任重大。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劇變時代,而且這些變化影響所及,已經沒有國家、種族、文化和行業的界限。這時德魯克學說中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尤其顯得重要。德魯克先生主張以創新這類演進的方式解決發展問題(劇變時期提供了更多珥玟新機會),他力圖避免戰爭、革命和“運動”及其背後的強權與暴力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並同時承擔起責任。這些普世價值觀並不是他的發明,它們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種代表人類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過自己的著述和咨詢工作,示範一種他稱之為“後現代主義”的觀察與思考方式,這就是從理解全局或整體出發,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達到把握和解決令別問題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沒有令我們這些普通人望而卻步的理論說教,雨是把這些“大道理”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演繹,樸實無華地表達出來。

我想上述貫穿在德魯克學說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們總是稱他的著作為“經典”的原因。經典經得趄時間的考驗,值得人們一讀再讀,常讀常新。它不會代替你做出決策,制訂方案,但是它會幫你理清思路,從任何新事變中發掘本質,拔到它們的歷史淵源。

迄今為止,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可能是在國內翻譯出版德魯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認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這給它們帶來的經濟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這給成千上萬渴望學習和成長的管理者以及知識工作者所帶來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華章的工作人員所獲得的成就感。讓我們衷心感謝他們,並向他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
德魯克百年誕辰全球紀念活動共同主席

Managing for the Future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

Managing for the Future

內容簡介

  經濟世界變遷不斷,在資訊型的社會中,學習與文憑掛帥,知識工作者與服務業勞工全面成為勞動主力,明確的任務與績效評估、不斷的回饋與主動負擔責任的渴望,是後商業社會最明顯的特徵,這正是有意願「管理未來」的人,最大的自我與環境的挑戰。
  不論世界局勢如何變化,個人與企業管理的「戲」永遠必須唱下去。因應變革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解釋趨勢,擬出解決方案。杜拉克建議我們,不斷質疑現況,接受趨勢而不企圖改變趨勢,並且切實採取行動。杜拉克說:「光擁有知識效有限,最有效能的管理人就是最能採取正確行動的人。」本書是世界上最有影饗力的管理思想家五年思考精粹之作,集結最具啟發性的觀點,為陷溺於工作中的個人及企業,解釋變遷,提出管理未來的行動方案。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1909年生於維也納,在奧地利及英國完成教育。1929年起,歷任報社的海外通訊記者,倫敦一家國際銀行的經濟評論員,後來在美國一家英國銀行及保險集團企業擔任經濟分析員,接著很快便成為最知名的管理顧問。由於他在管理學上的偉大成就,被尊稱為「管理學之父」,並且被推舉為「當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他曾在紐約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書多年,其著作為現代管理思想樹立典範,也奠定了他當代管理大師的地位。
 

目錄

序:管理的「戲」必須唱下去
談後商業社會
第一篇 未來式:經濟體的合縱連橫
  • 第一章 未來早已降臨
  • 第二章 財富的泉源
  • 第三章 跨國企業勢在必行
  • 第四章 從世界貿易到世界投資
  • 第五章 管理力的競爭
  • 第六章 明日歐洲:求生的策略
  • 第七章 錯估日本及日本人
  • 第八章 日本致富之秘
  • 第九章 美日貿易取決於美歐往來原則
  • 第十章 誰需要拉丁美洲?
  • 第十一章 工業園區:墨西哥的武器
第二篇 人VS.遠景
  • 第十二章 新挑戰
  • 第十三章 人、工作及都市「出走」
  • 第十四章 企業領袖的神秘性
  • 第十五章 領導力:苦幹勝於虛有其表
  • 第十六章 藍領工人的沒落
  • 第十七章 訓練共黨官僚成為經理人
第三篇 新管理
  • 第十八章 舊經理、新處境
  • 第十九章 走動式管理:走出公司
  • 第二十章 企業文化:改變行為,而非拋棄根基
  • 第廿一章 裁撤員工不等於削減成本
  • 第廿二章 管理老闆
  • 第廿三章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心得
第四篇 組織力的考驗
  • 第廿四章 行銷經驗舊瓶新用
  • 第廿五章 競爭力靈活的中型企業當道
  • 第廿六章 企業聯盟的危險關係
  • 第廿七章 R&D由技術帶動轉向企業帶動
  • 第廿八章 有效研究的十項原則
  • 第廿九章 誰在當家作主?
結語
  • 一、變遷中的世界經濟
  • 二、知識型社會
  • 三、創新及企業精神

MANAG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ITION 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


     書名:  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

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

MANAG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ITION


  非營利機構在我們的社會正在迅速成長,要有效的管理這些龐大的組織是需要一些指引及高超的建議。
  本書是管理大師中的大師杜拉克先生的新作,書中就各行業領導、人力資源和人際關係、行銷、目標、決策等方面提供了所需的範例及解析,並包括了九位傑出人士討論非營利界機構重要議題的訪談稿。

 作者:  杜魯克
     書名:  典範移轉 : 杜拉克看未來管理

 作者:  杜魯克
     書名:  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 : 向非營

新現實 The new realities :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The new realities / Peter F. Drucker, with a new preface by the author

New Brunswick, U.S.A.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c2003

辜振甫圖書館1F開架閱覽室 D849.82 D78 2003

The new realities :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 by Peter F. Drucker

New York : Harper & Row, c1989


新現實 : 九〇年代大趨勢預測 / P.F.杜勒卡原著 ; 謝森展編譯
台北市 : 創意力文化事業, 民79[1990]
這本應該是從日譯本轉譯



管理新現實


內容簡介

一本寫給決策者與希望成為決策者的人的書,他們大多依據過去的現實來做決策。但是德魯克在本書中告訴我們,現實已經不同了。

真正需要的領導者

事實上,有能力、不固執己見、不興風作浪的領導者,或許不引入注目、不具戲劇性,甚至枯燥乏味,可是他們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跨國經濟成為主宰

跨國經濟已經成為主宰力量,牢牢控制各國的經濟。跨國經濟主要是由資金流動,而不是由商品和勞務貿易驥造的。

管理和創業精神並存

我們往往同時需要“管理”和“創業精神”,而且有加以協調及合作的必要。

德魯克以一位“社會生態學家”的身份洞悉社會的脈動,掌握經濟的趨勢,對政治進行深入觀察,同時又以冷靜且近乎孤僻、開明又保守、創新又務實、中庸又前衛的旁觀者立場洞察已發生的重大事件,為我們清晰勾畫出一幅未來的社會藍圖。

   跨國經濟的主流、全球化下的扁平社會格局、管理的新功能、知識社會中知識公民的角色和定位,以及對政治及經濟領袖的新要求,這些我們正在面臨的重大問題,早在20年前,德魯克就已一一點明。

彼得‧F‧德魯克,1909年出生于奧地利,1950年任紐約大學管理學教授。著有數十部管理、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專著。這些專著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德魯克本人更是全世界管理者的學習典範。美國《商業周刊》稱贊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更稱他為“大師中的大師”。

目錄

導讀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 政治現象
第一章 分水嶺
一、1873~1973年歐洲的政治流變
二、1973年的分水嶺
第二章 不再有社會救濟
一、社會救濟不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二、政治的試金石
第三章 羅斯福時代的終結
一、以經濟利益促進政治整合
二、經濟利益不再是密碼語言
第四章 蘇聯解體
一、最後的帝國
二、蘇聯解體對美國的意義
三、北美洲是美國新的關注焦點
第五章 軍備已經具有破壞性
一、軍備和經濟
二、軍隊不再是全民的學校
三、軍事援助的政治反效果
四、軍事反效果
五、私人軍隊的復活
第二部分 政府和政治程序
第六章 政府的極限
一、從全能政府到私有化
二、政府能做什麼
三、道德考慮或經濟考慮
四、“簡單的”業務和“困難的”業務
五、政府花錢做不到的事
六、課稅做不到的事
七、財政國家的極限
八、沉默的抗稅活動
第七章 新的多元主義
一、多元的社會
二、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三、個人的地位
四、什麼是社會責任
五、社區責任
六、政治責任
七、個人的權利和責任
八、政府的角色
九、少數的暴力
第八章 慎防領袖魅力︰對政治領袖的要求改變了
一、新的政治標語
二、我們不再需要領袖魅力
第三部分 經濟、生態和經濟學
第九章 跨國經濟——跨國生態
一、美國的經驗
二、美國經驗的教訓
三、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
四、不再有超級強國
五、敵對貿易和互惠性
六、跨國生態
七、保護跨國經濟
第十章 經濟發展的困局
一、成功的例子
二、可憐的敗績
三、指導式的計劃經濟有效嗎
四、成功的策略
五、發展承諾的終結
第十一章 處于十字路口的經濟學
一、經濟現實
二、經濟模型及其假設
三、像“理想氣體”的經濟體系
四、世界經濟和經濟理論
五、經濟學和復變數學
六、從經濟理論到各種經濟定理
七、從“天氣”到“氣候”
第四部分 新的知識社會
第十二章 後企業社會
一、企業太成功了
二、資本家的沒落
三、知識工作者和企業
四、新的職業選擇
第十三章 兩股反文化勢力
一、藍領工人的起伏
二、工會能生存下去吧
三、工會面臨的選擇
四、通過第三部門發揮公民的角色
五、第三部門的成長
六、不再有“志願者”
七、作為反文化勢力的第三部門
第十四章 以信息為基礎的組織
一、一些早期的例子
二、有什麼特質
三、問題
四、將來的高級主管會從哪里來
第十五章 管理的社會功能
一、管理的起源和發展
二、管理和創業精神
三、管理的正當性
四、什麼是管理
五、管理是一種人文藝術
第十六章 轉變中的知識基礎
一、教育責任
二、學校的優先工作
三、學會如何學習
四、作為社會目標的教育
五、新需要
六、受過教育的人
七、從教學到學習
八、新的學習技術
九、知識是什麼
結論 新世界觀
一、信息造成的社會沖擊
二、形式和功能
三、從分析到觀念

本書在1989年夏季第一次出版時,就各受矚目。然而,受到矚目的原因並不正確︰幾乎所有的評論人——美國境外的評論人甚至超過美國境內的評論人,都將注意力集中于本書的第四章“蘇聯解體”,他們都認為這個標題太離譜了,尤其是這一章提到蘇聯當時已經開始分崩離析。例如基辛格博士就寫道︰ “德魯克一定是瘋了。”兩年之後的1991年,蘇聯真的解體了,而正如本書所明確指出的,它是被非俄羅斯的民族主義所摧毀的,如波羅的海、烏克蘭、高加索與亞洲地區的民族主義。

即使是贊美本書的評論人也都認為,這是一本關于未來,即預言的書。然而,本書討論的所有議題都不是“預言”或“預測”。本書所敘述的,全都是現實。

本書的基本論點是,未來30年或40年,甚至更久的重要議題,早就被過去半個世紀所發生的事件界定了。本書要傳達的主要信息是,決策者,包括政府、大學、企業、工會與教會里的決策者在做決策時,必須將那些“已經發生的未來”納入考慮範圍。他們必須知道哪些已經發生的事件並不符合自已原來的設想,從而認識新現實。

知識分子與學者傾向于認為,觀念首先成形,然後再引導形成政治、社會、經濟與心理層面的新現實。這種情形確實會發生,但它只是例外。通常,理論不會在事實發生之前出現,理論的角色在于有系統地組織事實。理論的作用在于將孤立的事實轉換成“規則”和“體系”,再轉換成可以被學習和傳播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轉換成一種可以被廣泛應用的知識。理論組織新現實,但是理論很少創造新現實。

本書早在信息爆炸的20世紀90年代之前就已經出版。信息不僅僅是一種科技,就如同瓦特的蒸汽機不僅僅是一種科技一樣,信息是一種組織的原則。信息爆炸必然會結束,因為它只是把信息當成一種傳統的科技,但是信息與傳統的科技不同,正如250年前的瓦特蒸汽機與傳統的機械動力來源是不同的一樣。從18世紀60年代的瓦特時代到最近數十年,位居首要地位的科技都建立在本書所說的“觀念”上。信息是一種“認知”,信息里的個別“片段”是為了整體而存在的,這是“信息革命”最基本的特質。

要分析“信息革命”的完整意義還言之過早,可以確定的是我沒有這種能力,畢竟,人類用了整整100年的時間(直到1781年)才理解笛卡爾與牛頓在17世紀引發的知識革命的意義,而且這還要歸功于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康德(1724—1804)。

本書不是一本討論哲學的書,這是一本寫給決策者與希望成為決策者的人的書,他們大多依據過去的現實來做決策。例如,大部分圖書與大學課程仍然假設工人階級與體力勞動者是主要的“人力資源”,但是在發達國家中,工人階級與體力勞動者已經是少數,快速增加的“知識技術人員” (knowledge technologists)才是新的、全然不同的主要勞動力。在體力勞動者作為主要勞動力的假設下所做出的決策,對“知識技術人員”而言是完全錯誤的決策。 ’

本書並沒有自稱要指出“答案”,但本書試圖讓:21世紀中以信息為基礎的知識組織的決策者提出正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