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全家便利商店 可能21世紀初2001? 上過 我開的戴明哲學的課,當初沒談競爭positions. 董事長葉榮廷2025

 

全家便利商店 可能21世紀初2001? 上過 我開的戴明哲學的課,當初沒談競爭positions.              董事長葉榮廷2025說法


#全家葉榮廷:想辦法活下去

「我的工作,是 想辦法讓全家活下去。」
在「商周百億CEO班」大師面對面的對談上,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一句話,讓台下CEO學員一愣。
畢竟,全家擁有1800萬會員,在數位經營上已是超商龍頭。代收服務,全家首創;循環杯大聯盟,全家主導。還有,全家1200公頃的地瓜契作,穩定台灣地瓜的價格;剩食處理的創新,更帶著整個產業的永續轉型。
但葉榮廷為什麼還說,要「#想辦法活下去」?
因為這場仗,本質上,是一家專注零售的公司,在對抗一個橫跨食品、製造到物流的巨大集團。是一個市值只有對手兩成、店數少了近三千家的挑戰者。
超商的營收,看三個數字:店數、人流、客單價。
人流可以引導,客單價可以提升,但「店數」,是天險。
葉榮廷直白地說,即便賣的是規格完全相同的香菸,對手的單店銷量,就是能多出二十幾個百分點。他說,「消費者就習慣到那個地方去消費」。
在這種結構的劣勢下,全家被迫不斷創新,卻又陷入一個兩難:
「你們辛苦的創新,一旦成功,他(對手)就是用店數碾壓你,趕快抄襲你,因為你都幫它研究好了,你的創新會不會變成幫他打工?」我忍不住當場問他。
葉榮廷的回答,是他們如何在絕境中,打造出一個個讓龍頭都必須跟進的勝利方程式。
勝利一:#創新的速度,一年10種口味對決經典款
霜淇淋大戰,是全家「以快打慢」的經典。在對手快速跟進,市場陷入混戰時,全家沒有選擇價格戰,而是選擇「速度」的對決。
當對手受限於體制,長年主打經典口味時,全家靈活的開發模式,一年可以推出超過10種聯名或季節限定口味,幾乎月月都有新話題,#把霜淇淋跟全家劃上等號
勝利二:文化的縱深,#三十年磨一劍的容錯力
為什麼能這麼快?答案,是文化。
葉榮廷說:「我是讓公司賠最多錢的人」,他能當上董事長,就是因為曾在創新實驗中,賠了一千萬。
賠錢!這在多數企業是禁忌,但在全家,高階主管甚至會比賽,誰犯的錯多。這份容許失敗的底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葉榮廷在全家蹲了超過三十年的馬步,才將「#犯越多錯誤就會越快成功」這句話,從口號,真正內化為組織的DNA。
如此開放的文化能量,連商周記者都能感受到。曾經同一週,ESG、零售、科技三條不同路線的記者,都從全家挖到新聞題材。
勝利三:#細節的洞察,在2%淨利中找魔鬼
「我們的淨利只有2%,」葉榮廷說,「電費一漲,我4億就不見了。」
因為經不起大閃失,這種「瀕死感」反而讓全家培養出超強的市場嗅覺。
股市大跌三天,葉榮廷的團隊就能分析出「甜點賣不好,香菸賣得好」的消費變化。他的解讀很有人性:「療癒是心情好的時候吃,心情不好要抽菸。」這是求生本能淬鍊出的洞察力。
葉榮廷的「想辦法活下去」,不是弱者的呻吟,是強者的自我鞭策。
所以他不會被既有的SOP、規則綁住,而是會想盡辦法,在規則之上,找到創新的空間。
時刻保持這種危機感,讓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不斷創造引領產業的創新。
全家的創新不是在幫統一打工,而是在打造一個又一個,讓對手雖然想學,卻永遠也學不會的勝利方程式。
資源,決定戰爭的起點;但求生意志,才能決定未來。



洪士民兄贈兩本彼得.杜拉克 的選集 《管理的前沿》 《人與績效》20250925

 今日良宴會   2025漢清講堂小聚的遐想數則:我們十人,另有增補


十人最年輕的為洪士民兄贈兩本彼得.杜拉克 的選集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如何獨處》、《在一起孤獨》、《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獎,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伊斯蘭啟蒙運動》、《如何「無所事事」》等。)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管理的前沿_(彼得.杜拉克, 洪世民

[作者] 彼得.杜拉克,洪世民

[出版社] 博雅

[出版日期] 2022/02/15

[裝訂/規格] 平裝/472頁/15x21x2.36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目錄]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許士軍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邵明路

導讀 明日的模樣,取決於今日的決策者孫明德

 

前言 未來正在今日塑造

專訪 與一位博學廣知智者的一席談

第一部經濟

第1 章 已改變的世界經濟

第2 章 美國的創業工作機器

第3 章 OPEC 為何必敗無疑

第4 章 變遷中的多國籍企業

第5 章 管理外匯曝險

第6 章 出口市場與國內政策

第7 章 歐洲的高科技雄心

第8 章 我們可以向德國人學習什麼

第9 章 論進入日本市場

第10 章對日貿易:解決之道

第11 章對抗式貿易的危險

第12 章現代的先知:是熊彼得或凱因斯?

第二部人員

第13 章挑選人才:基本規則

第14 章評量白領的生產力

第15 章第一線督導員走到衰退之期?

第16 章薪酬太高的高階主管:貪婪效應

第17 章年事過高的高階主管:讓公司保持年輕

第18 章付錢給專業院校

第19 章工作與人員:愈來愈不相配

第20 章優質教育:新成長領域

第三部管理

第21 章管理階層:成功帶來的問題

第22 章管控幕僚的工作

第23 章裁減中階管理層

第24 章以資訊為基礎的組織

第25 章工會就要變得無關緊要了嗎?

第26 章工會的彈性:為何現在有其必要

第27 章管理是博雅教育

第四部組織

第28 章惡意併購及相關弊端

第29 章成功收購的五原則

第30 章創新的組織

第31 章零成長的企業

第32 章自動化為何划得來

第33 章IBM 的華生:明日願景

第34 章貝爾拆分案的教訓

第35 章社會的需求與商機

後記 社會創新:管理的新面向

謝辭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本書的37 個篇章:一篇專訪、一篇後記及35 篇短篇專文和論文,涵蓋各式各樣的題材。不過這些篇章都是一個統一主題(即今日高階主管所面臨的明日挑戰)的不同層面。明日會是什麼模樣,主要取決於今日決策者的知識、洞察力、遠見與能力,特別是我們各種機構裡的決策者,也就是高階主管。但高階主管都是大忙人,因此,如何讓這些大忙人認清並了解他們當前、緊急的日常作為和決定,會產生何等深遠的牽連與衝擊,就是本書每一篇章致力達成的目標。

還有第二個主題貫穿這37 篇多元而互異的文章:變革就是機會。本書每一篇論文與短篇專文都著眼於變革。有些是深刻、重大的變革,例如資訊對組織的衝擊;其他變動或許短暫如過眼雲煙,但絕非較不重要。每一次改變或可視為威脅,但每一次改變也必須被視為機會來善加利用。



 

目錄

作者序

相信看到這頁的你/ 妳已經不是一般人,因為一般人不會在下班的時候,沒去 Netflix 上追劇,反而到書店翻開一本又一本的技術書籍,只為了自我精進技術。我想,我可以說,我們是同一類人了!然而,在作者我自學程式的整個過程中,我發現有效學習資源的匱乏、學習效果之低落,讓許多原本跟我一同進入軟體領域的夥伴們,一個個離去。在我深入了解後,我得知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快速地跟上新技術,長期而言,慢慢變成不是技術跟著人走,而是人氣喘呼呼追著技術跑。因此,我認真在心裡告訴自己「學程式不應該這麼難」,所以創立了【用圖片高效學程式】教學品牌,旨在透過簡單清楚的「圖文」內容,幫助想自我精進技術的人「高效」快速上手各項趨勢技術。學習的過程本應是有趣的、直覺的,學習的成果也更應該是充滿成就感的;如此一來,在這軟體的職涯中,我們才能跑完這個長達數十年的馬拉松,而不是衝刺 100 公尺,就精力耗盡而離開跑道,那將非常可惜。這本書, 我將發揮圖解教學的專長, 幫你/ 妳一次搞懂AWS 雲端技術,總計 5 大主題服務,橫跨網路、運算、檔案、資料庫、權限等各大領域,擁有入門雲端技術的最完整的必學內容包。那作者序這個章外之章也就到這邊了,我們就直接往後看下去,開啟屬於你/ 妳自己的雲端之路!

用圖片高效學程式 創辦人Sam Tsai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導讀 教人做正確的事,創造正確價值的績效 洪明洲

第一部 何謂管理?
第1章 為何要有經理人?
第2章 管理的根源與興起
第3章 管理的回顧與前瞻
第4章 管理的面向
第5章 管理者的挑戰

第二部 何謂經理人?
第6章 經理人及其職責
第7章 目標與自我管控的管理
第8章 從中階管理層到知識型組織
第9章 追求卓越的人員配置

第三部 何謂企業?
第10章 何謂企業?
第11章 企業的現實面
第12章 目標的威力與目的
第13章 獲利的錯覺
第14章 管理資本生產力
第15章 管理公共服務機構

第四部 追求績效的組織及管理
第16章 創新型組織
第17章 組織的構成要素
第18章 組織的構成要素如何結合?

第五部 經理人如何運用員工長才?
第19章 人事管理破產了嗎?
第20章 我們對於工作、工作的執行、工作者所知為何?
第21章 工作者與工作的執行:理論和現實
第22章 如何當員工?
第六部 社會與文化的管理
第23章 管理與生活品質
第24章 社會衝擊與社會問題
第25章 社會責任的限度
第26章 責任倫理

導讀